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 通讯员 陈尧 张卿
葳蕤春华满载归,硕果盈枝又一年。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临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聚焦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总目标,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稳经济、战疫情、保民生、护稳定,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民生福祉有了新增进,经济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统筹兼顾“三件大事”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临渭区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认真执行十条优化措施,科学统筹疫情、民情,动态优化防控、救治方案,千方百计保群众就医用药、保城市正常运转,有力保障了7.9万名考生顺利完成全国公务员等考试,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民本情怀。
——坚持把稳经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出台27条稳经济措施,搭建政银企平台,帮助企业协调融资1.1亿元。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支持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成功获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全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坚持把防风险、保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加强风险隐患动态排查整治,动态建立8个领域168项重大风险隐患台账,整改各类问题1200余个。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加大力度推进清理民营企业欠款,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创新宣传党的理论,“小喇叭”宣讲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宣讲集体,完善热点敏感舆情应对“3+N”处置机制,坚持“六早”原则,及时有效处置舆情,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发展银发经济 全力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
一年来,临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银发产业主导持续在谋项目、抓招商、强保障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具有临渭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银发产业发展形成共识。
——银发产业成为临渭区最醒目的名片。丰原镇长寿塬数字温泉康养社区、阳郭镇中药材产业园、阎村镇“臻艾源”秦艾产业园等一批银发产业项目加速布局,发展银发产业、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得到省市认可和支持,实现了在产业发展上换道领跑。产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李时珍生物药业集团、西安弘祺生物科技等企业来区考察调研,浙江运达风电、“三园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成功签约,长寿丰塬康养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华体智慧运动健康小镇等“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足的项目不断增多。实行项目建设“一月一开工”,全年集中开工项目51个,总投资111.9亿元,产业类项目占比不断提高。印发《加快落实银发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未来3年发展目标和任务分工,为加快推进银发产业提供保障。
用心办好民生事业 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年来,临渭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民生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以改革助推民生发展,确定的97项改革任务、9项小切口改革事项全面落实,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瑞泉初中如期开学,人和幼儿园、万科幼儿园建成投用,渭南小学改扩建工程按期完成,“双减”典型案例和项目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获评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省级实验区。深入实施健康临渭行动,市一院、市二院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成效显著。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受到省上通报表扬。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4个,完成官路、崇凝敬老院和1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提升改造,老年友好环境持续优化,站南街道四号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民生底线兜牢兜实。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00万元,输送农民工“点对点”外出务工1.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926人,持续做好城乡低保、残疾人、孤儿、留守老人等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发放救助金1.2亿元,切实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城市规建管“三四五”行动,6个海绵城市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中心城区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基本完工,南塬应急防洪工程“三沟一陂塘”投入使用。扎实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数字城管平台诉件办结率达到100%,城市网格化治理实现一网统筹。加快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积极落实“两藏”战略,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新增农民合作社43个、认定家庭农场29个,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117个,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达到808万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标准完成1.2万座改厕任务,改造提升镇村道路110公里。故市镇东屯村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官道镇武赵村、下邽镇川王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化“1+8”规划体系,持续整治“五乱”问题,实施封山育林3万亩、人工造林1.3万亩,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体达标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沋河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
纵深推进从严治党 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一年来,临渭区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1次,在学思践悟中切实增强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严格落实包联包抓制度,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基层堡垒不断夯实。深入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支部点亮”工程,全面开展“星级村”创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4个,村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建小区党支部阵地31个,设立“26℃临家”城市驿站15个,创建市级“一呼百应”社区党组织3个,城市治理体系持续优化。
——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编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制定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25条”、三贤英才计划“10大工程”,出台《智库管理办法》《“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实施办法》等人才招引政策,打造具有临渭特色的“1+1+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人才引育“十大行动”,柔性引进新材料、大数据等银发产业领军人才12人,签约落地“新村民”39名,解决产业发展难题50余件,为临渭发展蓄智赋能。
——干事氛围更加浓厚。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充分运用“三项机制”,245名领导干部纳入“优秀干部库”,择优选派54名干部到一线岗位经风雨、长才干,选派3名科级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干部选育管用体系持续完善。出台《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持续做好干部日常监督和巡察整改监督,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查摆作风问题2456个,建立专班跟进督导检查,形成“发现——整改——督查——评估”的有效闭环。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新征程上,临渭区全区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临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请输入验证码